本报青岛1月8日讯 在今天公布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项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铁路局参与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为京沪高铁提供核心装备——CRH380A高速动车组,该动车组技术负责人马云双、主任设计师梁建英名列京沪高铁项目主要完成人名单;在京沪高铁联调联试阶段,济南铁路局组织了京沪高铁济南局管段联调联试工作,参加了综合试验研究。
CRH380A高速动车组2010年问世,被誉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该动车组针对京沪高铁长距离、大运量、持续高速运行的需求,遵循科学的研发流程,实现了系统集成、头型、高速转向架、车体、减振降噪等九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2010年12月3日,CRH380A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区间创造了运营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记录。
根据京沪高铁联调联试的特点和要求,济南铁路局建立了行车、施工和确保安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针对联调联试11项安全关键点,落实“七防五加强一确认”制度,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确保各项工作优质高效,按期完成各项试验任务,保证了京沪高铁按期开通运营。济南铁路局组织了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站复合地基站场路基沉降试验研究,揭示了宽站场路基沉降变形规律,提出了基于平均固结度确定预压卸载最佳时间的方法。依托该研究成果,济南西站路基按期通过了稳定性评估并铺设了正线无砟轨道板,保证了铺架工期。《京沪高速铁路深厚软土、松软土地段符合低级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快速铁路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京沪高铁的建成,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搭建了我国高铁自主创新平台,形成了完整的高铁工程高端产业链。京沪高铁于2011年正式开通运营,据统计,截至2014年度,已累计发送旅客2.97亿人次,客运量逐年攀升,由2011年日均13.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日均29万人次,项目开通三年即实现盈利。
以京沪高铁为代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中国高铁,已成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抢手货”。作为中国高铁的标志性技术装备,CRH380A高速动车组先后在京沪、京广、沪昆、合福等高铁大动脉担当运营主力,截至2015年底,CRH380A已投入运营345列,累计运营总里程超过4亿公里,单车最高运营里程328万公里,其高速度、高安全、高可靠、高节能的技术优势赢得广泛赞誉。近几年,国家领导人推销中国高铁,CRH380A频频亮相。
京沪高铁在我省境内长约358公里,设有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枣庄站6个站点。京沪高铁显著改善了我省的交通物流条件,提升了我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地位,密切了与京津冀、长三角的合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开通初期,济南西站旅客日发送量约7000人次,现在的日均发送量已达2.3万人次,高峰期可达3.6万人次。济南铁路局客运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在京沪高铁的强力带动之下,规模相对较小的济南铁路局2013年跨省直通长途客流的增量高居全路18个铁路局第一位。
通过京沪高铁与全国高铁网络“握手”,从我省出发乘坐动车组列车向北可至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向南可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长沙、福州、南宁、广州,向西南可达重庆、贵阳,向西可达石家庄、郑州,直通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达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