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子波的故事很“传奇”,他曾经是一个“刺儿头”,现在是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却成为众人交口称赞的班长。在冬日午后的和煦的阳光里,岳子波将他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初生牛犊不畏“苦”
当读到岳子波的资料里那句“动车侧梁‘岳子波班’班长”时,我们顿时来了兴趣,这个读起来颇有点“岳家军”“戚家军”气势的班组肯定有故事,怀着满满的好奇心,我们见到了岳子波。
采访当天下午,他从生产线上风尘仆仆的赶过来,头上还戴着安全帽,脖子上挂着防尘面罩,工作服上略带浮尘。一落座,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善谈,而且分外真诚豪爽,纯正的青岛方言,瞬间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1998年6月份,岳子波从技校毕业后就进入现在的中车四方,那时的四方还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凭着一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就地扎下了根,成了一名“四方人”。他是电焊专业出身,但一开始却被分配在车间“抡大锤”砸梁。一个梁子一般需要他抡着16斤的大锤反复砸200多次,最初的时光就在这一锤一锤的巨响中过去,但就是这实打实的锤炼,给岳子波今天的技术打下了坚不可破的基础。
2010年9月,岳子波正式上任动车侧梁1班班长,按照岳子波的话说“那段日子记忆犹新”,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技术,还要接手管理工作,“什么都不会,完全一抹黑,但既然到了这个岗位,就要顶着压力往前走”岳子波说。他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学管理,练技术,过起了家与车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机会不是谁都能遇到,既然咱运气不错,同事也认可,当然要拼命努力”,憨厚的岳子波说起话来也透着一股踏实劲儿。
日积月累的付出,打造了岳子波精湛高效的技术。2014年,厂里分派了日产8辆动车组的产能任务,他毫无惧色。压力是有的,但他相信自己,更相信团队,完美地达成生产任务。
能力越大 责任越重
年轻时,岳子波喜欢运动,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双杠倒立和前空翻。而今,他更着迷于打磨自己的生产技术。
“岳子波班组”主要负责动车组侧梁的组装、内腔焊接、划线、调修孔加工等,工序种类繁多,工序间跨度较大。而作为班长,他也确实有“两把刷子”,经过数年的一线实战,他不仅是集铆工、焊工、划线工为一体的全能型“战士”,还掌握了侧梁组装、焊、划调等全岗位操作技术。
有一次参加新车型试制,他在侧梁梁体焊接过程中发现,如果按照原有工艺流程,定位臂座板在梁体焊接前组装,势必造成较大变形,尺寸难以控制。根据经验,他建议在梁体焊接后增加侧梁调修,将梁体扭曲程度降到最低后再组装定位臂座板,技术部门采纳了他的建议,彻底避免了定位臂座板的调修,更确保了产品质量。这样的“插曲”还有很多,岳子波正在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发挥着更大的能量。
“岳家班”的秘密
在中车四方生产转向架的分厂里有100多个班组,但用某个人名字来命名的班组,却只有岳子波带领的动车侧梁1班。当我们问到原因时,他大笑起来,“我也不知道,可能因为我们班都比较个性吧。”
在岳子波眼里,班组管理中最难的就是“管理人”。“但我就爱想方设法让班组凝聚在一起。现在班组里,比我年龄小的没几个,大部分比我大,还有的是叔叔辈的,但是我把每个人都当自家人看,大家一起进退,多设身处地的为大家着想,管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岳子波如此说到。
虽然“岳子波”班组现在赫赫有名,但是在建立之初,却完全是另一番情形。2010年,转向架分厂扩建,班组增加,在重新分配班组时,岳子波班组35名成员都是各子公司的助勤员工。新的工作环境里,员工心理和身体上都极为不适应,面对现状,岳子波逐一与员工谈话,了解个人技能情况,再根据个人特长安排岗位和师傅,持续关注大家的工作和成长,对每个人视之如己。“在我这,没有不会干活的人,只要愿意,任何地方都可以施展才华,有一番作为”。岳子波说起班组里的一名员工,从2007年进入公司起,因为个人态度和表现,在他的班组里“三进三出”,而每一次,岳子波都无私接纳,帮助他调整心态、完善技术。2015年,这名员工的孩子患重病,岳子波又号召大家“一人有难,全班支援”,筹款1万多元,他说这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今天,岳子波也依然把班组的同事当做兄弟,只要在生产一线,无时无刻不为大家着想,从日常作业指导,设备设施隐患排查,到定期班组会谈心,班组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后记
采访结束,我们心里想起那句:要有多少经历,才能让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是啊,多少日积月累,才能让岳子波从一个“抡大锤”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勇于担当的班长和一个慈爱伟岸的父亲。他说至今已参与制造过五十多种车型,他是和四方一起成长的,而他最问心无愧的就是对岗位的敬重。在他眼里,这是对工作的热爱,也是对乘客安全的负责。每当想到自己参与制造的车辆驶出厂区,疾驰在铁轨上,这种感觉,他就格外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