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兵约采访可谓一波三折,因为这个月里他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但见到他时,我们却依然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活力与能量。热情,充满活力,是李兵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谈起自己设计的动车组,兴致勃勃,谈及自己的工作,他引以为豪。“热爱”这两个字,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速度,就是超越自己
李兵是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中心项目总体部的副部长。国内近一半的高速动车组出自这里的技术中心设计团队之手,李兵所在的项目总体部,负责整车总体设计。
在任职副部长之前,李兵担任了多年的主任设计师。与现在管理整体项目相比,那时的他更多负责车辆设计工作。
问起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产品,李兵没有半分迟疑:“肯定是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他口中的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曾在四方的滚动试验台上创造了国内实验室最高速度:时速605公里。
研发“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时,四方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已经在京沪线正式投入运行。作为中国高铁的标志性车型之一,它从头型、转向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均实现了重大突破,成为高铁的一张“名片”。
“但我们不能止步不前,研制出CRH380A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创新突破超越。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就是持续创新的产物。要进一步验证动车组还能跑多快,要为我们探索前沿技术和理论研究创造试验平台;还要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提供验证平台。”
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的研发2009年就开始了,一直到2013年,跨越了4年时间。作为这个项目的主任设计师,李兵要带领团队完成列车的设计任务。在李兵眼里,这意义深刻,因为这是他全面负责的第一个项目。
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速度是最主要的目标。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的目标,是设计时速达到550公里。然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为了这个速度,李兵和团队最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快的速度,轮轨行不行,弓网行不行,大家心里都没底。”
为了破解设计难题,李兵团队和国内行业专家、高校科研团队一道,几批人天天开会讨论。因为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实现目标,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交流言谈都很谨慎。回忆起这段经历,李兵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最终,李兵带领团队把对速度产生影响的部件全部试验了一遍,逐个排除,实现了新突破。2011年底,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宝剑出鞘”。在滚动试验台上,它跑出了时速605公里的试验速度,这是国内实验室内的最快速度。
令李兵自豪的是,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是完全的“中国创造”,从新头型、网络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创新设计,到碳纤维材料、风阻制动等前沿技术,这一切都是团队的构思和想法。
学习,就是突破自己
1999年,从大连铁道学院机械专业毕业的李兵进入四方。但刚进厂时,他做的并不是设计,而是车间里的工艺工作。
“我的专业是机械,但专业只能帮助你迈入行业门槛,更多是需要你在工作中慢慢摸索,不管学的专业是什么,工作里掌握的知识才是‘干货’!”问起自己的“跨界”,李兵说道。
从车间到设计部门,从设计师到副部长,在李兵眼中,每个岗位的所学所得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最早做的是加工工艺,对每个机床的加工能力、加工范围和精度都熟练掌握,把工艺流程熟记在心,所以很熟悉制造过程,到后来‘跨界’到设计部门,心里也多了分自信。”宝贵的“一线实战”经验,让李兵步步为营。
如今李兵更多地跟“管理”打交道。在他看来,管理重在沟通。李兵的团队里,有学电气的、材料的、机械的、美工的,大家的特长都不同,为了与团队高效沟通,李兵要求自己不断拓宽知识面,尽可能了解每项工作。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对于管理,李兵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他觉得,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目标,要让团队成员目标一致,让技术形成完整的组合拳,打出去的拳头效果才能最好。
“当然我也有不少困惑,”对于挑战,李兵也直言不讳,“管理是一门复杂学问,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很长的路要走。”
生活,就是坚持自己
年近不惑的李兵专业能力日益增进,职业前景广阔,也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面对下级不趾高气昂,面对上级不卑不亢”,他说这是他的为人之道。
他也很享受现在的工作,担当着“上情下达、上下沟通”的角色。“技术和管理,不能脱离,别的事情不要想太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
谈及生活,李兵认为,生活要有目标和态度,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快乐地生活。
后记
采访的前一天,李兵一直加班到凌晨。即使高强度的工作已经占用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但只要一谈到自己参与设计的车辆,李兵的眼中还是会瞬间就泛起光彩。未来,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参与设计的动车组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