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寻找株所印记(八)-探寻株洲所印制电路产业的创业之路

来源: 2022-08-26
分享到:

编 者 按

春秋代序,岁月更迭,从共和国的火热岁月到新时代的意气风发,从偏居田心一隅的默默无闻到全球开枝散叶的笑傲同侪,在似水的流年中,我们在奋斗的路程中勇敢跋涉,在无悔的青春中,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一往无前?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无怨无悔?也许她藏在老房子的斑驳中,也许她停留在老画面的影像中。在“十四五”新局开启之际,株洲所企业文化部推出系列短视频,挖掘60余年的珍藏,讲述60余年的故事,唤醒60余年的记忆。重拾株所文化的新意,既是以此对过去的深切回眸,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中,积蓄思想的光芒,汲取发展的伟力,在新时代的征程奋力不忘初心,赓续前行!

探寻株洲所印制电路产业的创业之路

这栋有些老旧的老厂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她曾是株洲所老印制板厂的生产线,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她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在研制机车微机装置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专用的印刷电路板。当时国内在这一领域十分落后,株洲所都是通过进口满足需求,但外购成本高。一些外企仗着垄断技术漫天要价、供货不及时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以次充好,导致株洲所研制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株洲所产品的顺利交付。这些深深刺痛了株洲所人。

朱小铁(前印制板厂厂长 ):“印制板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为了确保电子产品出厂质量和进度,所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有自己的生产线,有自己的印制电路板;早日结束这种被人掐脖子的状态。”

1985年2月,株洲所邀请瑞士BBC公司工程师来所,与所里的技术骨干进行国际上先进的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技术交流;接着,又派出专家分别前往日本、法国、西德、瑞士进行考察,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经过一系列交流、学习、考察活动后,所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这个产业前景可观,并且对于株洲所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于是组建项目组,正式开启印制电路产业的创业之路。

1986年4月,厂房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车间建筑面积仅2200平米,只有三层楼高。

厂房建好了,引进印制板生产线还需要不少的钱。那时的研究所底子薄,而铁道部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咋办?没有犹豫,贷款,75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当时有不少人担忧,这笔钱能还得了吗?丁爱国老所长说,“不会花钱的人就不会赚钱,会花钱的人才能赚更多的钱。”就这样,株洲所从香港全套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印制板生产设备,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条印制板全自动生产线。

朱小铁(前印制板厂厂长 ):“我当时是电气设备厂管技术的副厂长,也是项目组成员之一。我们去香港学习生产线的技术,回来完成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正式投产了。”

1987年1月,印制板工段从老电气设备厂分离出来,成立印制板车间。新引进的印制板生产线,不仅充分发挥了对内配套的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电子产品的生产任务;而且株洲所人主动走出去,大力推销自己生产的印制板,不断扩大对外服务,经济效益迅速增长。

朱小铁(前印制板厂厂长 ):“建设规模从当初净满足小批量的单双面生产单机单线,发展成为拥有单双面板、多层板、复合母排等多系列、规模化的生产线。销售收入从当初的几十万到后来的上亿元,圆满的完成了集团领导预期的战略目标。”

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方兴未艾,印制电路产业也迎来了扩能投资发展的春天。印制板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1994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印制电路板厂,年设计生产能力由初创时的单、双面板5000平米增加至12000平米,真正迈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发展之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2017年,印制板产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她印衬株洲所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品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