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春秋代序,岁月更迭,从共和国的火热岁月到新时代的意气风发,从偏居田心一隅的默默无闻到全球开枝散叶的笑傲同侪,在似水的流年中,我们在奋斗的路程中勇敢跋涉,在无悔的青春中,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一往无前?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无怨无悔?也许她藏在老房子的斑驳中,也许她停留在老画面的影像中。在“十四五”新局开启之际,株洲所企业文化部推出系列短视频,挖掘60余年的珍藏,讲述60余年的故事,唤醒60余年的记忆。重拾株所文化的新意,既是以此对过去的深切回眸,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中,积蓄思想的光芒,汲取发展的伟力,在新时代的征程奋力不忘初心,赓续前行!
第一栋属于株所人的办公楼
寻找株所印记,讲好株所故事。
1965年5月,株洲所从田心北门的甲级楼搬迁至我身后这栋四层科研试验楼办公。这是第一栋真正属于株所人的办公楼,老一辈的株所人会习惯称它为“老研究所”。搬入老所后,条件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有了独立的院子,有了试验室,离田心机厂和1964年竣工的试制车间更近了,科研、试验和试制条件一步步完善,株所人的创新梦想也从这里开始了……
1959年成立之初,所里的职工仅32人,与田心机厂设计科一起在技术馆合署办公,到了1962年,搬到甲级楼单独办公。但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试验设施,也没有试制设备,只能进行一些调查研究、科研立项和理论分析工作。
中车株洲所原高级工程师陈翰芹:甲级楼本来是作为家属楼建造,在狭小的卧室里面搞科研设计,工作条件比较差,窗户没有纱窗,有一次突然刮起大风,桌子上待装订的文件被吹跑、甚至散落到旁边的区民区,大家下楼满地找文件,然而,再也找不齐了。搬到新办公楼后条件好得多了,大家都非常开心,以所为家,株洲所充满勃勃生机。
科研试验楼是一字形建筑,左右对称,一共有四层,一层是一些实验室,二层以上是研究室、仪表计量室、行政办公室,还配有图书阅览室和学术报告厅。所里的科研人员从几十人增加到了200多人,大楼的建成使用,为所里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围绕着电力机车各种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全面铺开。
中车株洲所原高级工程师陈开先:老所建了以后,所里就正规了。那时候建了全套的模拟试验室、自动化与控制试验室、电器性能试验室、硅整流器件研制试验室和绝缘材料性能试验室,为科研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到1968年,韶山1型0008号电力机车成功出厂,试验很成功,从此以后,韶山1型定型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了。这是很大的跨越,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很激动的。
1985年,株洲所搬到了现在的所在地茅塘坳,拥有了更大的一片天地。如今,这栋科研试验楼已“功成身退”变成株机公司退休办老年活动中心。而这座承载着株所人春华秋实、广阔梦想的大楼,将永远珍藏着株所人青春奋进、铿锵前行的年华记忆,陪伴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跨越艰辛探索、开拓创新的坎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