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河北工人报报道:乔师傅 让徒弟的人生发生改变

来源: 2017-06-02
分享到:

■乔师傅(左)协调两位主管,解决货车底架组装前后工序的匹配。本报记者毕春华摄

在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新造车间,提起乔东,大家都竖大拇指,不仅仅因为他是公司的首席技能专家、以他为首的小组造出了公司首辆特种专用平车、创立了新造车间。大家更敬佩的是这位大师30多年一线岗位上的坚守,30多年练就的技艺倾囊而授。在新造车间,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和他年龄相仿的老职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乔师傅。

■“他冲我发了一次火,我谢他一辈子”

今年已经59岁的乔师傅,脸上总是挂着笑,说话从来都是慢声细语,轻易不发火,大家都说乔师傅是属于和蔼型的。但作为新造车间的“元老”级人物安利民,却成为乔师傅为数不多的几次发火对象。

 安利民比乔东小不了几岁,现在也是中车集团的技能专家,石家庄市的能工巧匠,但作为乔东技能工作室的一员,同样是乔师傅的徒弟。提起挨乔师傅的那次训,他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那时候新造车间刚成立,我也是作为技术骨干抽调过来的,天天看着乔师傅鼓捣,自己也想‘创新’一下。”安利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那时,为了赶造一辆自翻车,需要在一块长十几米,宽三四米的铁板上打近千个铆钉。打钉前需要把铁板与底座纵横交汇处的焊点用石笔画出标记,再把铁板反过来打钉。工作虽不复杂,但操作起来难度有点大,需半蹲半跪着在离地面几十厘米的高度,反手从里面一个一个拿石笔刻出标记。石笔需要使劲才能画出痕迹,而留给操作的空间很小,没画几个,安利民就出了一头汗,胳膊腿都酸得不行。能怎么改进一下呢?琢磨半天,安利民想到了平时做标记的铅油笔,“同样都是做标记,用铅油笔要比石笔可省劲多了,也看得清楚,就这么办!”安利民为自己的“创新”很是高兴,立刻找来一试,果然,效率大大提高了,一会儿的功夫儿,就画了一二百个。

 正在他为自己的“创新”高兴的时候,乔师傅来了。一看到他用铅油笔做标记,乔师傅立刻吼了起来:“谁让你这么干的,这是投机取巧!油笔怎么能替代石笔呢,他的准确度能够吗?”看着盛怒之下的乔师傅,安利民觉得很委屈,不就是做标记嘛,这两者有啥不同?乔师傅让他把铁板翻过来观察,果然,油笔画的圈要比石笔的圈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笔的印记还在慢慢扩大,“你看,这样画的标记能准确吗?这样铆钉的时候能准吗?我们造出车还能严丝合缝吗?”乔师傅的三个追问,让安利民说不出话来。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投机取巧,做好自己的本职,该下的功夫一定不能省,每个岗位都精益求精,最后出的才能是精品。”乔师傅语重心长的这番话让安利民至今都记得。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让乔师傅发过火,我也一直用这番话告诫我的徒弟们,要求我的徒弟们。精益求精,严谨务实,这也成为我们新造成间的传统。”如今,安利民带的徒弟也个个都是高手,很多都被评为厂里的专家、技术能手。

■“他让我看到当工人的前途”

光是这几年乔师傅就培养出了集团技能专家2人、高级技师8人,技师5人,从50后到80后都有。如果说安利民在乔师傅身上学到了严谨,?80后的马龙飞,则从乔师傅身上更多地看到了收获。

1987年出生的马龙飞,在乔东工作室中属于最年轻一代,从技校毕业后刚来厂里时,他不愿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待下去,在工厂能有啥出息?直到他遇到乔东,改变了他的态度。

  “我看乔师傅那么大年龄还在一线兢兢业业,他能把图纸上样品变成实际的产品,所有人处理不了的问题都找他解决,他那么受人尊敬,一下子让我看到了目标和希望。”从乔师傅身上,马龙飞看到了当一名技术工人也可以受人尊敬,技术工人也有前途,他开始天天跟着乔师傅转,问这问那。

这个年轻人的变化,乔东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动在手上。给他讲自身的经历去勉励他,带着他熟悉各种门道,在乔东的帮助和鼓励下,马龙飞第一个小创新就得到了车间的认可,并受到了奖励。这一下为马龙飞建立了信心,也打开了他创新的阀门。年轻、有想法,懂新科技,这些马龙飞的优势很快就发挥了作用。2005年至今,他的提案改善达50多项,获得专利4项。如今的马龙飞不仅在新造车间成了独当一面的能手,还被评为集团的劳动模范,并荣获石家庄市能工巧匠称号。“单位是舞台,师傅是跳板,我的人生由乔师傅改变。”马龙飞如此评价他的乔师傅。

■本报记者李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