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中车戚墅堰所新一年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也正如火如荼进行。在400多位报名者中,16名“考生”显得不太一样——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他们,是大家眼中“常坐办公室”画图纸、制定工艺标准的技术人才。
为什么想迈出这一步?
技术人员、技能人员,一字之差。前者偏向理论,后者注重实操。为什么一批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想要“跨界”成为熟悉一线的技师、高级技师?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焊接表面技术工程部焊接工程师周奉翔,今年报名了电焊工高级工的等级认定。“特定材料、特定接头的焊接对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有不同要求。我们在制定工艺文件时,会有明确规定。但具体实施者不同的操作习惯也会影响最终的成品质量。了解实操,能帮助我们把参数要求设置得更合理,这对工艺评定、质量把控都有好处。”铁马公司踏面工艺工程师李波也有一样的想法:“做设计、做工艺,是离不开现场的。现场操作中暴露的难题,正是工艺人员要改进提升的地方。自己更了解,才能更好和生产人员沟通,一起把产品做好。”虽然,因为疫情原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集中培训迟迟无法开展,但李波已经向同事借阅以往的教材开始自学。
试验检测中心无损检测工程师胡珈源报名的初衷比较纯粹——为自己争口气。“检测任务来不及的时候,我也会去一线帮忙。干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熟练程度远远不如老师傅们——别人干10个的时间我可能只能干5个。我想,干活不熟练,光靠一堆理论知识,也很难让人信服。”
本次报名的400多人中,还有一名高级工程师。她就是试验检测中心金相检测室失效分析工程师王秀红。平时,承担失效分析工作的王秀红就算得上是半个“一线”人员。生产过程中的报废件、产品运行中的故障件,都会送到她这里。“制样、试验、分析等一系列的工作,我都可以完成。”已经具备了技能人员实操的能力,王秀红还是报名了物理性能检验员高级技师的认定,参与培训、主动学习。“现在的我主要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并不系统。深入学习可以让我在这一领域理解地更透彻,以后带新人,也能更好地传承经验,解答问题。”
“吃上螃蟹”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截至目前,中车戚墅堰所共有两位工程师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得铸造工技师资质。他们都来自常州中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汽车零部件公司”)。“铸造是在一个‘黑匣子’里操作,涉及到的技术门类比较杂,更偏向于经验型学科。铸造工序工艺的优化、质量的把控,需要工艺人员经常和现场打交道,因此他们现场经验也更丰富,基础更扎实。”铸造工高级考评员、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莫俊超介绍道。
田辉,汽车零部件公司铸造一事业部副经理,2017年12月底取得铸造工技师资质,是第一个“吃上螃蟹”的人。“无论是电炉中高温熔融的铁水、砂处理系统中的型砂,或是浇注系统的工艺设计,涉及到的铸造合金、辅材,我都想进一步探究。”作为材料人,田辉对自身专业非常着迷。“铸造过程涉及的项点很多,前后十几道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铸件质量的波动。作为铸件的‘医生’,一定要熟悉现场、了解现场。”
朱贵华,汽车零部件公司铸造二事业部技术工艺部部长,是另一位取得铸造工技师资格的工程师。“印象最深的是准备现场实操考试。考试考察的树脂砂作业和我工作中常接触的覆膜砂作业在造型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起初有点不太适应。”好在,朱贵华在校学习了相关理论,平日工作也多扎根现场。“铸造工序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多,成因也多。空气的温度、湿度都可能影响铸件成品的质量。所以无论是管控产品质量,还是做质量改进或缺陷分析,技术人员都要到现场去。我就在老师傅旁边,抓住一切机会多看多问多思考。”
系统学习,考取铸造工技师资格后,朱贵华也感受到了自己工作成效的新变化。“原先理论充实,但操作实践欠缺。现在,在编制铸造工艺和操作作业指导书的时候,设计更合理,能更好改进工艺、服务现场了,和现场生产人员的沟通更顺畅高效了,工艺要求在现场实现程度进一步提升了。”
目前,田辉、朱贵华都承担着汽车零部件公司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经历,让他们能更有的放矢地传递经验。“帮助技能人员在知道怎么做的基础还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助于大家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的提升。”
在田辉所在的部门,技术和质量工程师每天至少50%的时间留给现场。有了这一基础,在订单临时增加、受疫情影响部分员工不能及时到岗的情况下,以工程师为主的临时突击队“支援一线”,解决产能瓶颈,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双师型”人才的成长之路在哪里?
2019年8月,中国中车集团下发《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申报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工程师考取技师职业资格,培育集技师和工程师于一身的“双师型”人才。
技术、技能,相对独立,但联系紧密;工程师、技师,通道不同,但各有所长。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中车戚墅堰所十分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过去,我们也发现有些产品工艺工程师由于对现场了解不够深入,设计的工艺不能更好地贴合实际操作需求,影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让技能人员懂理论,让技术人员能实操,是畅通设计与现场的重要桥梁。”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毛忠军介绍道。
在中车戚墅堰所,工程师序列和技师序列的资格认定都需通过严格的评审。目前,已有7名技师凭借论文、专利、标准等成果,通过中车集团评审,跻身工程师序列。其中“江苏工匠”陈士华和张学斌是高级工程师。而另一种“跨界”,成功的尚只有2位。这几年,正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迈出“挑战自我”的第一步,报名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据毛忠军介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两个部分,其中对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还包括职业态度、工作业绩、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综合项目。认定前,中车戚墅堰所会利用2-4个月的时间集中安排各职业(工种)相关的理论和实操培训。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授课培训的是公司各职业(工种)的考评员,持国家考评员证。他们同时也负责考试命题和线下考评工作。在人社部认定的高级考评员队伍中,不乏“中车科学家”万升云、“江苏工匠”张学斌、“高铁工匠”杨余明等工匠和大师。
在中车戚墅堰所,每年约有300多人报名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涉及职业(工种)20多个。工程技术人员也和其他参与者一同培训,一同参试。据悉,成功考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可以获得100-800不等的技能认定激励。工程技术人员若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名次,也能获得相应奖励。“我们非常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掌握一线操作技能。”毛忠军说。
“优劳优得,技高者多得。”中车戚墅堰所鼓励技术、技能人员向“技术+技能”人才转型,推动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中车戚墅堰所印发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20条具体举措。共同参与,一起发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终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力量,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成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