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关于我们 >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牡丹江机车车辆厂始建于1938年。主营蒸汽机车业务,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屡立奇功,由于指令性产品结构调整与铁路发展节奏脱钩,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2005年,中国北车集团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为充分利用资源,缓解牡丹江机车车辆厂生产经营困难,解决哈车公司货车修理铸件供应问题,为齐车公司新技术孵化、业务良性适度扩张、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决定在牡丹江组建一个由齐车公司、牡丹江机车车辆厂、哈车公司共同出资,以齐车公司主要控股的铸造基地。主营摇枕、侧架、车钩和缓冲器等配件。

2005年8月16日,组建牡丹江齐兴铸业有限公司。2005年9月6日,牡丹江齐兴铸业有限公司揭牌庆典仪式在牡丹江市隆重举行。

2005年12月9日,齐车公司根据《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关于黑龙江地区部分业务资产重组项目方案的批复》(北车划[2005]57号),组建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2月29日,金缘公司创立大会暨股东会在牡丹江召开,以完成牡丹江机车车辆厂铸造、机械、缓冲器三个分厂的业务及资产重组。2006年4月8日,举行了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仪式。

2010年3月22日,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由齐轨道装备公司和牡丹江厂变更为齐轨道装备公司;齐车集团牡丹江齐兴铸业有限公司股东由齐轨道装备公司、哈轨道装备公司和牡丹江厂变更为齐轨道装备公司、哈轨道装备公司。3月31日,金缘公司完成吸收合并齐兴公司工作。

2010年7月20日,齐车集团牡丹江齐兴铸业有限公司注销;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吸收合并的工商变更登记工作,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由齐轨道装备公司变更为齐轨道装备公司、哈轨道装备公司。

2012年5月17日,哈轨道装备公司退出股东身份。金缘公司成为齐轨道装备公司全资子公司。

2008~2011年,根据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上市明晰产权要求及随着牡丹江机车车辆厂启动破产程序,金缘公司2009年8月完成对使用的牡丹江机车车辆厂划拨土地受让手续,到2011年10月完成租赁使用的牡丹江机车车辆厂设备、房屋回购工作,金缘公司资产产权全部得到明确界定。

2012年7月26日,重载快捷及出口铁路货车大型部件制造水平提升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

2016年1月11日,正式更名为牡丹江中车金缘铸业有限公司。2017年10月,金缘公司第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在中车齐车公司党委“两个纲领”的指引下,确定了“强化技术领先、改善体制机制、推进管理变革、打造一流企业”。“到2020年实现年营业务收入6亿元,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十三五’末期,发展成为国内铁路货车配件龙头企业,配件出口额居国内前列”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

 

资产重组炉火旺  红了金缘

1938年建厂的牡丹江机车车辆厂,在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由于蒸汽机技术逐渐被淘汰,经营绩效逐年下滑,于2004年完成了原铁道部赋予的“蒸汽机车收尾基地”历史使命,为蒸汽时代画上了句号。

2005年,原中国北车集团根据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缓解牡丹江厂经营困难,决定将牡丹江厂、哈车公司、齐车公司的部分业务和资产进行重组,在牡丹江建立一个由齐车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长子情怀的齐车公司,顾全大局,按原“区域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原则,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文化优势整合牡丹江厂的厂房、设备及人员,成立齐车公司控股的牡丹江齐兴铸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以铁路货车摇枕、侧架、车钩、缓冲器为主要产品的铸造基地,目标直指打造一流铁路配件制造企业。

60年前齐齐哈尔车辆厂第一任党委书记曲波带领的剿匪小分队曾在牡丹江茫茫的林海雪原中尝冰卧雪,以“穿林海、跨雪原”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剿灭了盘踞在林海雪原中的土匪,巩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果实,这是历史的抉择。60年后,曲波的继任者们以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铸造基地的雄心与胆魄,进驻牡丹江厂,对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这是历史的延续。

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历史的抉择让齐车人将自己“同心共利,勇为先导”的企业精神传递到了雪城,传递到了新成立的公司,吹绿了一江春水,并由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

2005年3月,牡丹江配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经过齐车人4个多月的努力拼搏于当年8月2日开始试生产。

2005年9月6日,中国北车集团牡丹江项目一期工程---齐车集团牡丹江齐兴铸业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2006年4月8日,中国北车集团牡丹江项目二期工程---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

2010年7月2日,齐车公司通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将齐兴公司并入金缘公司,至此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齐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12年7月26日,重载快捷及出口铁路货车大型部件制造水平提升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年可产铸钢件10万吨,货车关键配件17000辆份。

2016年1月11日,金缘公司正式更名为牡丹江中车金缘铸业有限公司。

在中车齐车公司雄厚的技术、人才、资金的助推下,金缘公司围绕齐车公司第一届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百亿企业,进入货车制造企业世界前三强”战略规划,开启了发展新模式。

——成立14年来,金缘公司产量稳步攀升,经营实力稳固提高。钢水产量从最初的5746吨跃至5.2万吨,钢件产量从最初的3712吨升至3.6万吨,工业总产值从2739万元增至4.4亿元,销售收入从2739万元增至4.7亿元;公司枕架、钩缓等配件产品已成功为中车齐车公司、长江公司、沈阳公司、山东公司以及包一机等15家主机厂配套。同时成为哈尔滨、沈阳、太原、济南铁路局等检修市场配件的合格供应方。“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亿元。

----成立14年来,金缘公司依靠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盒内挤压锁芯成型、车钩连续热处理、锆砂覆膜砂等新工艺,使产品实物质量及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同行业一流水平;十二五”期间完成了LF熔炼炉精炼钢水、枕架连续热处理窑应用、车钩水玻璃酯硬化生产工艺研究等各项攻关121项。申请车钩及车钩防跳机构、移动浇注装置、铁路货车配件热处理吊具等新型实用专利6项。首创的“摇枕、侧架整体芯工艺”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技术创新三等奖、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

——成立14年来,金缘公司新产品开发试制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三大产品系列总计完成试制新产品60余项。在枕架方面相继完成27吨轴重、巴西30t轴重和37.5吨轴重、力拓40t轴重、FMG45t轴重等摇枕、侧架试制开发。在钩缓方面相继完成ST-110、HM-3、HM-4等型缓冲器试制开发,FD-1、FD-5、FW-1等型牵引杆试制开发。在中梁件方面相继完成KM81、KM100等型冲击座、力拓心盘座等产品的工艺试制开发。

——成立14年来,金缘公司步入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主要产品铁路货车摇枕、侧架、车钩、缓冲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枕架为8.9%,车钩为17.8%,缓冲器为20.3%。车钩、枕架、承载鞍、钩尾框、冲击座等主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国家。先后荣获“中国铸造行业千家重点企业”、“工业立市先进单位”“牡丹江市工业骨干企业”“牡丹江市高新技术企业”“牡丹江市纳税十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诸多荣誉。

——成立14年来,基础管理稳步提升。几年来,坚持按照专业管理和流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扁平、高效为目标,逐步理顺管理职能,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指标逐年稳步提升,全员产品商品化意识逐步树立,枕架产品达到澳大利亚BHP公司、力拓公司等发达国家高端客户要求,公司成为力拓公司钩舌产品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先后通过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审核。不断深化吨钢目标成本管理,积极推进工艺质量降本增效项目,可控成本逐年降低。

文化融合活力显 绽放新颜

拥有80年历史的齐车公司,具有着厚重的企业文化积淀。从1950年齐皇两厂合并形成“人拉肩扛、刻苦兴家”精神开始,企业逐步形成了“十字厂风”“五种精神”“七顶七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争先创优”为本质特征的齐车文化引领着企业走向卓越。形成齐车特色文化和价值观,齐车特色文化是齐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动力源泉,是公司克难制胜的重要法宝,弘扬齐车文化,是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精神动力。

金缘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将齐车公司的“同心共利、勇为先导”精神,融入进“务实勤劳、奋发有为”的丹江人内心。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何平稳过渡,是摆在齐车公司领导层和金缘公司全体职工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土地革命时期,剿匪小分队之所以能够消灭根深蒂固的座山雕,靠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也是齐车公司历届党政领导对一批批进驻牡丹江派驻人员的叮咛和嘱托。

齐车公司重组之初便注重金缘公司企业文化的顶层规划、整体策划和统一管理,在充分尊重原有文化个性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新方向,细化针对性的文化融合策略。

金缘公司坚决贯彻执行齐车公司要求,组建各级党、工、团组织体系,制定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规定,深化协同监督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按照国企管理规范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监察审计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企业。坚持“融人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借助党工团组织和活动,建立有效的意见疏通渠道、平等沟通机制,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职工互动活动,推进文化接轨,注重新管理模式下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维护新老团队思想融合,引导员工增强“齐车”观念。将公司基本价值理念落实到体制机制变革、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造就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金缘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持久动力。

     重组后,金缘公司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效实施民主管理,完善职代会制度和工会职责,尊重员工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政策的知情权、审议权和决定权,维护职工权益。从思想帮扶、生活送暖、技术指导、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业余活动、后勤保障等多方面构建员工服务体系,全方位关心、关爱员工工作生活,第一时间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尽最大努力解决员工困难。通过不断实践,多次荣获省、市、区、中车齐车和中车公司先进集体、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优秀党支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为重组成功和文化融合奠定良好基础。

平稳的融合对接使得企业并未出现漫长的磨合阵痛期,为迅速实现体系重建、业务转型、市场拓展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争取了宝贵时间、凝聚了广泛力量,促使企业朝着全新的“打造一流铁路配件基地”的发展愿景大步前进。

按照齐车公司的统一部署,金缘公司持续推进“我的行为讲规范”主体实践活动常态化,行为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同一个中车”意识,深入开展“新中车、中车心”主题教育,不断推进中车VI、BI建设工作。加强文化理念培育建设,形成子公司文化特色,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营造追求质量、安全、成本、环保、廉洁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强化员工敬业爱岗、以厂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增强团队协调一致、团结和谐、高效执行的职业素养,逐步建立铸造优质品牌,极大的提升了金缘公司的企业形象。文化融合使金缘公司活力尽显,旧貌换了新颜。

这种活力,在2014年金缘公司DZ1、力拓40吨及BHP车配件“三车会战”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能量,金缘公司全体职工发扬“同心共利、勇为先导”的企业精神,开展“七顶七”作业,通过近三个月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会战的全面胜利。“三车会战”的胜利正是这支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顾全大局的观念、敢打硬仗的斗志、崇尚技能的作风,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职工队伍的真实写照。“三车会战”不单纯是对金缘公司的一次检验和洗礼,更是对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的大检阅,会战的胜利充分展现了文化融合的丰硕成果。

多年的发展之路,让金缘人深深懂得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金缘公司正在“两个纲领”的指引下,大力宣贯中车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用文化理念指导工作,通过工作践行文化理念;规范企业文化视觉识别,塑造中国中车整体形象,突出公司鲜明特色;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原则,以“打造国内一流铁路货车配件制造企业”为愿景和核心,逐步建设形成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企业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由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到天翻地覆的理念变化,齐车人和当年的机车人已经真真正正地融合成为了一家人。十多年的时间,从外到内的转变,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的融合,更是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2017年10月,金缘公司第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在中车齐车公司党委“两个纲领”的指引下,确定了“强化技术领先、改善体制机制、推进管理变革、打造一流企业”。“到2020年实现年营业务收入6亿元,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十三五’末期,发展成为国内铁路货车配件龙头企业,配件出口额居国内前列”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一个可实现的未来。

金缘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走进新时代,为打造一两个配件制造企业而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