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无锡地铁5号线坊明路站首幅预制构件顺利拼装

来源: 2024-10-14

近日,随着信号工一声令下,无锡地铁5号线坊明路站这根长13米,重10.81吨的如意金箍棒缓缓起吊,作为车站首幅预制钢管柱预制构件开始与底板连接,发挥它定海神针的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第二座智能建造装配式车站开始拼装。

无锡地铁5号线坊明路站为装配式车站,车站主体除了底板为现浇构件外,中板、顶板、侧墙均为预制构件,由456块预制构件构成。项目部积极在智能建造方面加强应用,基于“BIM+”数字一体化设计、智能施工管理、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5G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已形成系列的“体系设计”、“设备研发”、“构件生产”、“拼装施工”全套装配式技术体系,保障车站顺利施工,推动智慧建造转型升级。

1.“BIM+”数字一体化设计应用

通过建立BIM建筑一体化模型,使现场施工进度可视化。同时结合装配式结构特点,开展建筑、装修以及机电管综等一体化设计协同,以标准设计、模数协同以及集成化为目标,以BIM协作平台为手段,开展柱网、孔洞及构件模数化、平面布局标准化、房间装修一体化设计方案研究与实施。

2.智能装备设备研发

为确保重达十几二十多吨的预制构件能够顺利拼装至预定位置,同时还要确保安装精度,常规吊车和龙门吊无法满足功能需求,项目部基于信息化平台进行装配式构件生产、吊运、拼装等施工全过程模拟,自主研制了“预制建筑构件安装辅助用智能拼装台车”、“多功能龙门吊及360°旋转式吊具”等新装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极大促进施工效率。

3.拓展万物互联技术应用

在施工现场,项目部采用全面搭建智慧工地监管系统,运用信息化技术,以人员智能管控、设备智能管理、安全智能管理及环境实时监测为主线,规范透明施工,提升安全性。其中基坑沉降、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地连墙墙顶位移、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沉降、管线位置均采用自动化监测,相关数据接驳进入智慧工地系统,通过BIM、万物互联、大数据分析等实时监测和分析,显著提高基坑施工安全。

项目部将以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智能建造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智能建造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增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塑造“江苏建造”新品牌。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