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4名职工获得中国中车劳动模范,2个团队获得中国中车先进集体

来源: 2025-08-04

近日,中国中车对第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王婷婷、殷培强、张新钢、刘元清获评第二届劳动模范,技术中心融合技术创新团队、制动钩缓技术研发团队获评第二届先进集体。

第二届中国中车劳动模范

技术中心 王婷婷

  王婷婷现任技术中心研发主管,先后从事牵引系统和供电系统仿真、试验和产品研发等工作,致力于技术深化研究,提高车辆、地面等核心系统设计可靠性,助力深化完善产品应用分析能力,先后获得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中国中车巾帼标兵、中国中车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作为智能供电系统技术负责人,王婷婷规划并逐步建设供电技术能力和体系,建强具备供电设计研发能力的技术团队,提高供电系统设计集成技术能力。她牵头攻关的双向变流装置及能量管控系统打通供电系统与信号、列车牵引用电的信息交互,实现供电系统优化和车地一体化供电-用电融合应用,让供电网络更智能、更节能、更低碳、更高效。

技术中心 殷培强

  殷培强现任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他长期从事轨道车辆关键核心系统研制,智能运维、车地一体化等智能化系统研发以及轨道车辆核心系统自主创新工作。先后获得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国中车科技贡献奖、中国中车劳动模范、中国中车劳动奖章、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殷培强在入职初期参与CRH5平台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国产化替代工作,完成了核心部件主控制单元(MPU)的底层软件、驱动、通信程序等多项技术攻关。近年来主持或承担多项重大研发课题,在产品智能化、车辆智能运维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2023以来,殷培强担任技术中心党组织负责人兼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依托跨系统、跨专业技术融合创新优势,积极推动车载系统融合应用,助力车辆智慧化发展,为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客户服务部 张新钢

  张新钢现任营销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售后管理主管。他长期从事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坚持全年365天,24小时待命,在及时组织解决售后服务现场问题的同时,积极推动售后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力维护客户满意度,曾获中国中车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售后服务管理方面,张新钢通过健全标准化作业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内务管理等措施,完善了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国内外130多个售后服务站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日常售后服务工作中,他始终以现场为中心,坚持全时段待命,无论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接到客户需求,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十几年来,每逢重要节假日、春暑运高峰、新线开通和新车上线等关键时期,张新钢总会出现在售后服务一线,确保现场问题得到迅速妥善解决,全心全力为铁路运输提供保障服务,获得广泛赞誉。

海泰公司 刘元清

  刘元清现任海泰公司工业化部部长。他主要负责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技术研发工作,深度参与并主导多项重大研发课题,在动车组、地铁、市域列车、中低运量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中国中车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刘元清先后负责实施了“和谐号”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引进、“复兴号”动车组制动系统开发、城轨架控车控两种平台制动系统研发,以及多种型号中低运量车型制动系统开发。主持完成了四个平台标准地铁制动系统统型部件研制,以及无油压缩机、控制电磁阀等部件技术攻关工作,完成了存量地铁制动系统检修技术研究工作,牵头开展了制动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在制动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第二届中国中车先进集体

技术中心融合技术创新团队

  技术中心融合技术创新团队依托中车四方所(中车制动)特有的跨系统、跨专业技术融合创新优势,开展以多系统融合、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智能供电、车地一体化等为代表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承担了多项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为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中国中车劳动奖状、青岛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团队深耕多系统融合创新,构建智能运维体系,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多系统融合方面,构建了基于功能驱动的牵引制动一体化融合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已经在国内批量应用。在智能运维方面,团队结合多用户落地场景,形成了完善的车联网智能感知产品体系,能够覆盖实现轨道车辆及关键部件PHM以及车辆空间边界的网轨隧、司乘行为的感知监测、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对列车运行全过程的车辆-人员-边界空间全面立体化实时感知监测。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依托青岛地铁6号线研制的TACS实现了列车从“自动运行”到“自主运行”的跨越。

制动钩缓技术研发团队

  制动钩缓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推动制动系统和钩缓装置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产品简统化、谱系化发展,组建了标准化市域车制动系统研发团队等多个创新团队,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打造统一技术平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制动、钩缓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获得中国中车劳动奖状、中车优秀青年突击队等荣誉。

  在制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开展产品统型及技术、产品平台建设,完成了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制动系统、CAB-B机车制动系统等多个型号的制动系统研发;成功研制电驱机械制动系统,获得国内首个装车“通行证”,并实现批量装车应用;开发出了适用于-55℃极寒环境的基础制动产品和符合GOST标准体系的机车制动系统。在钩缓装置研发方面,完成了系列化标准市域钩缓装置研发;聚焦重点主机厂海外项目布局进行产品研制和谱系拓展,为钩缓产品出口海外提供了重要支撑;开展适用于灵活编组需求的钩缓装置技术推广,已在天津静海线等项目交付运用;开发了高强度EFG3缓冲器,解决了极端救援工况下无法充分缓冲吸能的问题;研制的新型双向气液缓冲器批量装用CR450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