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铸辉煌,时序更迭谱华章
——公司绿色发展成果纪实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轨道交通行业国家重点大型企业、中车集团相关领域的排头兵,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引领下,积极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公司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企业运营等多方面着手,持续投入资金,加强能源使用、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管控。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以此引导供应商向绿色化转型。现将绿色发展情况发布如下:
一、持续开展节能降耗
为推动国家、中车“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积极开展各项能源工作。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应用光伏发电技术,不断提高绿电占比与自主消纳率,2024年绿电消纳率达96%。调整能源结构,淘汰液化石油气炉、柴油炉等高耗能设备,采用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替代,提升设备电气化比例,削减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耗占比。
图1 大连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2.能源数智化管理,为公司数字赋能。新厂区通过建设和应用能源管理系统,以实时准确的数据为依据,实现各项能源关键绩效指标的有效管控。
图2 大连公司能源管理系统
3.持续优化能源管理体系。通过巩固优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果,促进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实施节能改造,挖潜增效。通过实施厂房照明系统改造、空压机变频改造、更新节能型电机等项目,减少电能损耗,年节约电能约27.6万kWh。
二、稳步推进清洁减排
公司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以环境管理体系为指导,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划分职责,分工明确,实现培训、检查到奖惩的管理闭环;污染防治设施有效运行,制定环境监测方案,监测污染物排放浓度;定时披露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2024年公司全面执行排污许可要求,污染物依法合规排放。
1、废气
公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主要是锅炉烟尘、涂装废气、热处理废气、焊接烟尘,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和VOCs。使用水性涂料,涂装有机废气采取“过滤棉+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治理工艺。烟尘治理采取滤筒、布袋除尘措施。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空气污染物种类 |
单位 |
2024年 |
氮氧化物 |
吨 |
6.123939 |
二氧化硫 |
吨 |
0.326287 |
颗粒物 |
吨 |
20.521536 |
VOCs |
吨 |
9.256576 |
2、废水
公司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产生的机加工含油废水、热处理清洗废水、检修清洗废水、冷却水及厂区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COD、BOD5等。公司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污水经物理化学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所有污水排放口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公司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中水回用,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废水污染物种类 |
单位 |
2024年 |
悬浮物 |
吨 |
1.463231 |
BOD5 |
吨 |
0.798045 |
COD |
吨 |
3.845828 |
总氮(以N计) |
吨 |
2.76504 |
氨氮(NH3-N) |
吨 |
1.140759 |
3、固体废弃物
公司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规范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修订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对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产生、分类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利用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公司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点,采取物流一体化储运装置减少一次性包装物废弃,将具有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在“宜企拍”绿色循环交易平台上拍卖,保障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依法合规,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公司获评大连市“无废工厂”称号。
图3获评大连市“无废工厂”称号
指标 |
单位 |
2024年 |
有害废弃物产生量 |
吨 |
850.759 |
万元产值有害废弃物产生量 |
吨/万元 |
0.000759681 |
无害废弃物产生量 |
吨 |
45322.28 |
万元产值无害废弃物产生量 |
吨/万元 |
0.0404703 |
三、加快实施绿色低碳
近年来,公司通过绿色低碳体系建设,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带动上下游协同减碳和加强绿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举措,稳步推进全价值链降碳。公司获评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称号,2024年完成并通过“零碳车间”的建设与认证。
图4 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牌匾
1、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中,范畴一主要来源于天然气、汽柴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以及生产工艺过程气体保护焊CO2排放、污水处理等过程的逸散排放;范畴二主要来源于外购电力、热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
指标 |
单位 |
2024年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
吨二氧化碳当量 |
80329.2777 |
温室气体减排量 |
吨二氧化碳当量 |
451.85 |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
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产值 |
0.0717 |
2、产品碳足迹研究工作
2024年,公司对产品进行转型时充分考虑绿色低碳在产品上的应用。在对典型机车进行碳足迹研究、理清典型机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基础上,挖掘产品减碳潜力和路径,并实施减碳措施,完成了低碳产品研制和生产。依据ISO14067标准对“1000kW功率等级电池动力机车”进行了产品碳足迹核算,并经国际权威认证机构依据ISO14064相关标准对新能源机车进行了独立核查并颁发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这是中国机车产品首次发布产品碳足迹,彰显了公司作为中车集团相关领域的排头兵,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为共筑绿色交通生态系统贡献力量。
图5 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
四、逐步引领产业链协同降碳
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系统推进固链、补链、强链、塑链和优化生态五大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全产业链上下游联盟的绿色低碳协同机制,引领全价值链减减排。在供应商准入环节,将环境管理能力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评审体系,截止2024年底,公司共有供应商577家,低风险供应商568家(占比98.44%),其中9家供应商获评绿色工厂。
各供应商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例如:
1、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将绿色理念纳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产品设计阶段,制定产品设计标准和原材料选用规范,将产品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情况纳入核心设计准则,通过优化工艺方案实现源头节能减排,确保产品设计阶段即具备低碳环保属性。产品生产阶段,优先采用节能型生产设备,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替代火电,形成“绿电直供+余电上网”的能源结构。产品报废阶段,企业通过编制产品拆解回收指导手册,建立可追溯的回收管理体系,与下游回收企业建立战略协作,确保产品报废后金属部件、绝缘材料等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最大化。
2、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回收空压机余热用于员工洗浴,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年可节约能耗700tce,实现碳减排量96.2t。企业改造智能化照明系统,采用风光互补LED路灯,显著降低企业照明能耗。企业以“资源化、减量化”为目标,融合绿色制造理念,突破固有作业模式,实现了切削液的回收处理再利用,项目实施至今已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达450余万元。
3、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企业通过建立无废工厂,将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目标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通过混料浇注系统浇料口改造、引进智能化设计系统降低原材料消耗量,达到原材料的减量化。在能源消费方面,企业通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照明灯具节能化改造、更换节能型电机和生产智能化改造,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量。
4、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先后开展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车轮热处理工艺优化、厂区照明灯具的节能改造等节能环保项目,在节能、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5、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通过先后开展了自动化改造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实现碳减排量1967.5t,单位产品轨能耗逐年下降。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继续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