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详页

工人日报:长客股份“人机工程”让流水线变愉快了

来源: 2014-02-17
    本报讯(记者彭冰 通讯员李宁 孙滨利)1月19日,记者在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了解到,车下接线工普遍用上了可以“躺着工作”的新装备。据悉,类似的“人机工程”改善成果,一年来该公司已设计并应用70余项,使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愉悦性显著提高。
  由于现代企业大量采用流水线作业,工人长期从事单一重复劳动,易身心俱疲,并产生精神焦虑与抑郁,这是我国制造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2012年底开始,长客股份开展了系列“人机工程”改善活动。
  “企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职工健康和愉悦心情为代价。”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晓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这种理念。为此,长客股份系统学习了“人机工程”理论,现场调研了公司310余个工序,听取了一线操作工的意见,从操作姿态、工艺装备、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以实现“人、机器、环境”的最佳匹配。
 “以前操作得站着,举着胳膊、仰着脖,回到家,累得啥都不想干。”车电配线工王俊博指着身下“躺椅”说:“公司专门设计了这款后仰式、带头枕、带臂托的全靠背椅,躺在这上面干活,轻松愉快!连续工作时长也能增加2/3!”
  车内焊接工作业强度也得到了改善。过去操作人员要拎着40斤重的焊机,随走随焊,每天焊机拿起、放下上百次,腰椎和手臂特别吃劲。在“人机工程”改善活动中,该公司设计出一款小型助力车,焊机可以放在上面灵活移动,大受工人的欢迎。
 “这也是‘人机工程’的结晶!”车体装配工赵丹一边演示手中的“轻量化高度可调电钻支杆”,一边对记者说:“原先,安装车顶内饰件,必须仰头高举电钻,向上预钻数百个孔,再安装螺丝,不仅劳累,铁屑还易掉进眼中。使用这个改进设施后,能减轻约85%的劳动强度,也不用担心铁屑掉落了。而且,钻门口的孔时,人可以站在车内,安全!”
  经过一年摸索,长客股份至少已有一成的一线操作工受益。
  “‘人机工程’的核心,就是要求器物与设施满足以人为本。很多企业重视的都是设备,没有考虑工人的感受。实际上,工人一旦干活累了,就会有所懈怠。‘人机工程’很人性化,让工作轻便了许多。”长客股份工业化部部长杨景宏说。
 “从重视设备到重视人,这是理念的重大转变。”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孝敏认为, 这项工程探索的是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的问题,意义深远。
  据悉,今年长客股份将投入1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此项工作,明年还会加大投入,目标是要用“人机工程”理念重塑公司每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