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首都能源工作意义重大,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努力推动首都能源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总体思路
(一)工作要求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以确保能源安全为核心,完善清洁设施体系和运行调节机制,着力筑牢能源安全保障底线;以持续推进压减燃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为重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着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推广现代能源新技术应用为手段,促进多种能源融合,着力推进能源智能高效发展;以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完善能源市场机制,着力提升能源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二)工作原则
坚持安全可靠。服务首都功能定位,提升高质量能源保障能力。构建多源多向多点的能源设施供应体系,完善智能精细高效的运行调度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源安全可靠。坚持绿色低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能源绿色发展新格局。打好燃煤压减攻坚战,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显著提升优质能源占比;坚持节约优先,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强化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坚持改革驱动。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设公平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和区域统筹的能源协同体系。强化创新势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监管服务,推进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推动能源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快能源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持续完善能源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主要目标
严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330万吨标准煤左右。
优化结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50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5%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达到560万吨标准煤,比重达到7.6%。
提升能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5%。
二、全力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加快推进能源清洁转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
(一)基本完成燃煤锅炉改造
完成延庆区、平谷区燃煤集中供热中心改造工程;完成密云区、延庆区非建成区剩余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改造工程;完成1800蒸吨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基本实现全市集中供热清洁化。
(二)深入实施散煤清洁替代
持续推进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完成450个村庄和502个村委会、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开展山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试点,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
(三)加快推进煤炭去产能
关停木城涧煤矿,退出产能150万吨;加大替代产业扶持力度,促进煤矿关停地区替代产业发展。
三、加快完善设施布局,全面提升清洁能源保障能力
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补齐设施能力短板关键环节,提升清洁能源设施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一)完善本地电源布局
按照“以热定电”要求,建成通州运河核心区区域能源中心,增强城市副中心能源保障能力,基本形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为主、区域能源中心为辅、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补充的多元电源支撑体系;以安全支撑能力为核心,优化电网热网运行方式,推进压减本地发电量。
(二)着力增强电网输配能力
加快外送电通道建设,力争建成张南-昌平电力送出工程,加快推进北京东-通州电力送出工程、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外送电能力。优化本地电网结构,完成昌平和安定500千伏枢纽站扩建工程,强化500千伏双环网网架结构;建成荣华220千伏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华能三期220千伏并网改造工程,改善东南部电网能力短板;建成四家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优化电网分区运行方式;保障重点区域用电,建成城市副中心潞城、运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科学城东、塘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临空经济区张家务、杨各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冬奥会西白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三)显著提升燃气设施水平
力争建成外围10兆帕输气环网和市域内4兆帕的配气平台,加快密云-平谷-香河成环管线建设,形成上游10兆帕输气大环;加快西六环中段天然气管线工程建设,形成六环路4兆帕配气平台,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完善市域内天然气门站布局,建成延庆门站,加快推进南门站、密云门站和平谷门站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域内输气能力。加大力度补齐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短板,开工建设唐山LNG储罐工程,加快推进天津LNG储罐及管线建设,启动西集二期、房山LNG储备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市域内外协同互补的应急储备设施布局,尽快具备3~7天用气量的地方应急储气能力。
(四)高质量提升安全清洁供热保障能力
聚焦中心热网,立足存量挖掘,加大能源技术利用,切实提升安全清洁供热保障能力。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调峰热源。加快北辰、北小营、宝能、花家地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鲁谷北重、左家庄期等实现开工,推进五里坨、四季青等一批新增调峰热源项目前期工作。充分挖掘利用烟气余热资源,研究制定热电中心余热资源提升利用方案,建成东北热电中心高安屯热电厂烟气余热回收项目,新增余热供热能力100兆瓦,开展京桥热电厂烟气余热前期工作;实施新城集中供热中心加装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房山城关地区城东、城中、城西及门头沟石门营集中供热中心烟气余热项目。完善互联互通供热体系。建成北池子大街、南长街至北长街热力管线工程,提升重点区域供热保障能力;建成阜石路西延、长安街西延热力管线工程,提升供热管网互济互保水平。研究应急热源布局,增强中心大网应急保障能力。整合提升城六区网外供热资源。研究制定城六区网外供热锅炉整合提升方案,对供热规模小、能耗高、供热质量差的散小锅炉进行整合,推动一批试点项目建设,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提升清洁高效供热能力。
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培育智能高效增长新动能
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顺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趋势,向创新驱动要增量、向质量提升要潜力,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推动首都能源绿色智能高效转型。
(一)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
以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怀柔科学城、冬奥会、世园会五大重点功能区为重点,推动国际一流的新能源高端示范区建设。推进热泵系统供暖,新增热泵供暖面积400万平方米;实施阳光校园等光伏利用工程,力争新增光伏装机规模100兆瓦;建成大唐青灰岭风光互补发电项目以及官厅四期风电项目,新增风电装机规模100兆瓦;推进朝阳高安屯二期40兆瓦、海淀大工村40兆瓦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生物质并网发电规模达到100兆瓦;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动区地热“两能”供暖制冷系统,可再生能源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全年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40万吨标准煤。
(二)推进多能融合发展新业态
加快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电网智能化建设,对接各类能源管网,促进多种类型能流网络互联互通和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打造“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的能源系统,推进延庆、海淀北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分布式能源网络。在城市新建区域试点示范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依托柔性网络和微电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以及生产消费一体化。加快延庆八达岭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金风科技园等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新能源等为一体的多能耦合区域能源中心。大力推进储能系统应用,年内试点推进一批可再生能源消纳、公共建筑蓄冷等储能项目。
(三)完善政策机制
落实国家和本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非化石能源指标分解及考核制度。研究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指标纳入重点新建区域控制性详规。研究完善本市热泵利用政策和市级分布式光伏发电奖励政策,进一步促进规模化应用水平。研究制定实施促进储能系统应用实施意见,鼓励推广储热、储冷、储电等分布式储能应用。研究与供热和新能源系统融合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意见,明确环保排放、能效水平、适用范围等发展标准,有序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