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白俄罗斯国家铁路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大同公司)正式签署中白2型电力机车增购项目合同。这是继2010年、2013年后,中车大同公司第三次成功获得白俄罗斯国家铁路机车采购订单。10年来,作为全球轨道交通技术高地,欧洲高端铁路装备市场一直备受行业关注。一个来自东方的企业,究竟靠什么样的吸引力,频频获得欧洲客户的青睐?而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迷雾下,中车大同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突围密钥又是什么?
2021年4月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第三届山西省质量奖颁奖名单,在这份全省质量领域荣誉单上,中车大同公司榜上有名,成为获此殊荣的五强之一。或许以质量为窗,可以帮助我们一窥中车大同公司的强企之路。
创新赋能质量提升
在中国铁路装备发展的坐标系中,中车大同公司有着鲜明而独特的红色标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大型铁路机车制造企业,从1954年建企至今,中车大同公司坚持用创新赋能质量提升,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式,驱动企业产品质量实现螺旋式上升。
“对于装备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不仅是产品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更应成为企业经营发展各个环节的内生驱动力。而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最具代表性,它既是创新的践行者,也是见证者。”中车大同公司总经理付拥军表示。
近年来,聚焦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制造,一大批前沿重点产品在中车大同公司问世。复兴2B型大轴重电力机车、永磁直驱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这些产品或代表着行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或是在单向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受到了各界关注。
不断雄厚的创新储能,将边界拓展到更多领域,实现了产品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的同频共振。在全面深化提质增效的经营方略指引下,中车大同公司加快完善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质量管理范式,将创新作为“枢纽”嵌套其中,逐步形成了以“开发创新、控制过程、持续改进、顾客满意”为核心,基于过程方法的信息化多标一体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这种“一核多极”的管理体系,链接起产品开发设计、制造过程管控、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各类型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为企业经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今年5月11日,中车大同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在内蒙古锦白铁路开展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试运行工作。从1月28日产品下线发布,到试运项目签字,仅用不到4个月时间,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就实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突破。而这其中,贯穿于各个环节的创新能力,不仅成为产品质量品质的“主心骨”,更是加速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
以创新为龙头,中车大同公司聚焦产品设计最初环节,通过创新透视产品开发全过程的设计开发效果,验证产品框架理念、设计技术、工艺开发等各环节的科学性,提升产品质量源头的保障能力;深化创新落地,加强过程控制,将精益管理覆盖到企业产品和管理全业务流程,实现从板材的下料准备,到产品出厂售后服务全流程的精益管控,用创新构建产品高质量;激发创新动能,加强持续改进,激活设计师、操作者、管理者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查找疏漏,不断完善,追求完美;用创新赢得顾客满意,将创新效果评价纳入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并作为衡量质量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推动顾客需求不断转化为产品固有属性,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创新赋能,犹如砺石,搭建起可靠的质量管理范式,支撑各类高端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持续改进提升,承载起中车大同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托。
多标一体夯实强企基础
柴俊婷是中车大同公司质量保证部质量管理处处长,作为一名“85”后,她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在她看来,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中车大同公司追逐“上为大国重器,下担产业引擎”的报国梦想,质量管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于公司实施的“基于过程方法的信息化多标一体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柴俊婷有着深刻的体会。现代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比拼,更是企业管理能力的角力。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的舞台上,各家企业都在制定以自己优势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将之作为“一剑封喉”对手的重要途径。“谁拥有更加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谁就更具备市场话语权”,这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
造火车的中车大同公司员工,有着和“火车头”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一直以来,他们都把产品质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围绕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两化融合、顾客需求等重点环节,中车大同公司大力开展“基于过程方法的信息化多标一体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注重过程控制,强化信息化引领,建设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维护市场地位,保证“中国制造”安全,以可靠承载使命,为初心贡献力量。
在这套质量管理体系中,中车大同公司充分运用精益管理思想,统筹推进工位制节拍化管理、过程工艺改进、实名制生产作业、质量分级管理等一系列实打实的质量管理手段,将高效、可靠、受控的精益理念融入到产品制造全过程,实现企业产品质量水平高质量可持续地提升。通过加强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优化反馈,实时开展过程工艺改进,将质量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并保证产品制造工艺的最优性;以工位为单元,推行工位制节拍化精益生产,合理分配各类资源供应,引导多部门同步参加质量管理,构建严密协调和高效的质量管理网;推行质量分级管理,校准配置检验资源,确保质量隐患问题在最小工步停止;严格关键工序、停止点、实名制、电子标签等过程管控要求,增强工艺标准执行能力。
同时,以供应商培育、评价为主要特征,公司积极打造完善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主动对接国际通行的采购产品质量管理模式,融入全球供应管理体系,形成约束与激励并举的供应商管控模式,不断增强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加大对具有良好潜质供应商的开发与扶持力度,深化产品技术支持、质量管理支持,推动形成关键部件、重点产品的多元化替代性解决方案,实现供应质量和供应保障的双提升。
据统计,近3年来,中车大同公司机车运用机破率平均下降41%,显著高于行业标准,顾客满意度评分逐年上升,大幅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凭借可靠质量赢得用户充分信赖,公司在行业内外树立起“大同机车”的良好口碑和“金字招牌”,先后有8家国家铁路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发来感谢信,获得锦旗50余个。在此基础上,公司以“正向顾客需求”“反向问题导向”为标准,深入走访调研,针对顾客最为关注的重点产品质量问题,以项目立项的方式,搭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质量责任追究、质量工资激励等一系列管控手段,并开展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特性,推动实现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启超深有感触地说:“以质量立身,为企业发展赢得新机;以可靠行道,不负时代重托。可靠的产品质量是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流淌在每一名机车人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品牌质量:让梦想照耀未来
作为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事业“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追梦人”,中车大同公司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全部的奋斗目标,通过打造质量文化品牌,多维度塑造企业质量品牌,深化品牌传播,让“天下大同”的梦想照耀未来。
今年以来,中车大同公司加快提升智能制造产线建设水平。集成云端管理和智能设备运行,在转向架装配领域,实现了轴箱自动装配、产品自动物流输送,以及关键紧固件的精准控制和信息自动控制,整体制造组装线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同时,以智能加工单元精益生产为核心,在机械加工单元,实现了环类件的全自动加工,大型加工设备实现了机床物联网,具有设备监控、能源监测、工艺管理、生产管控、质量追溯等“云管理”功能,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显著提升。
中车大同公司始终心怀天下,胸怀梦想,坚持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关键,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智能制造产线为保证,引导全体员工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树立质量诚信、质量安全、质量责任意识,将打造质量品牌刻印在骨子里,融进血脉里。
以“顾客满意——我们不懈的追求”作为质量文化的核心理念。中车大同公司深化班前会、员工形势任务教育、“书记主任讲形势”等教育载体建设,积极开展“强基固本提升意识”质量提升活动,“质量是企业生命,质量就是尊严”质量安全讨论活动,“问题导向聚力改进”质量竞赛活动等,牢固树立“大质量”工作理念,将平时的质量意识教育,转化为员工的行为自觉。
在此基础上,公司注重质量文化教育“知行合一”,借助质量模式的创新和执行,将对员工质量诚信、质量安全、质量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公司推行作业“实名制”,在重要焊缝、端子压接、重要部位紧固、关键工序等进行实名制作业,产品寿命周期可终身追责,有效规范了员工的质量行为;实施“停止点”“见证点”质量检验,对在后工序难以检验的产品、工序,由专检员进行“停止点”检验,操作者进行“见证点”自检,以检促建,端正了员工质量态度;推行质量分级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三不”原则,即不接收、不制造、不传递,将质量隐患及时停止在最小工步,明确界定质量责任,杜绝推诿扯皮,树立起良好的质量风气。
质量文化教育为纲,质量行为规范为目,纲举而目张,这为中车大同公司打造质量品牌提供了“软实力”保证,也为企业质量工作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心正道,善为善成”,伟大的事业始于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必将照耀伟大的事业。新时期,中车大同公司将进一步推进“质量强企”,用创新赋能质量提升,凭可靠承载时代重托,打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享誉世界的“金名片”,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提供更加优质、创新、可靠的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新要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