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发挥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调动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记使命、团结奋斗,凝心聚力、向新而行,今日起开设“文化理念”专栏,挖掘并展示广大员工在技术创新、生产攻坚、服务客户、经营管理等实践中践行“担当、开放、求是、至善”的案例故事,让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行动坐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在“树标杆 当典范 作表率”活动中再立新功。
一切为了订单,攻坚克难显担当
——河南重装公司轨道事业部钢结构车间“赶工记”
5月13日17点37分,河南重装公司轨道事业部钢结构车间主任攥着手机神色凝重:“有批订单紧急变更,客户要求今晚必须发货,铝焊工位任务重、时间紧,得立刻安排人手顶上!”
原本平静的车间,瞬间绷紧了弦,一场与时间的较量悄然拉开帷幕。
电话那头,焊工岳林杰听到召唤,立即返回岗位。
准备下班的铆工朱海涛刚把工具规整入箱,听到任务后主动请缨,转身返回工位,展开图纸核对每个尺寸参数,为生产争取时间。“客户需求就是命令,再难也得顶上!”简短有力的话语,如同冲锋号角。
工件尺寸精度要求严格,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朱海涛手持卡尺校准,每一个部件组对都严丝合缝。岳林杰钻进狭窄的腔体内,蜷缩着身体持续作业,焊枪喷出的弧光在密闭空间内格外刺眼,他确保每一道焊缝都成为“免检产品”。负责配料的时海涛在仓库与工位间来回穿梭,全程协调物料流转,确保生产链条高效运转。
热气腾腾的盒饭摆在一旁,已没了热气,他们只是匆匆扒拉几口,便又投身到紧张的作业中。汗水浸透了工服,在灯光下泛着点点盐渍,车间里焊枪的嗡鸣、卡尺的测量声、偶尔急促的脚步声,奏响了“赶工曲”。
23点50分,最后一道焊缝完美收弧,在经历5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后,经质检人员检测,工件各项指标全部达标,且比原计划整整提前40分钟交付。
【短评】这提前的40分钟,不仅是对客户承诺的兑现,更是公司文化理念中“担当”的生动体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赶工中,他们将个人的付出融入企业发展大局,用行动诠释了“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紧急关头顶得上去”的担当精神,彰显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作风,为企业争取订单贡献了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