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滹沱河,改写了一条铁路的起点;一条铁路,催生了一座工厂。20世纪初,计划东起正定、西至太原的正太铁路,为节省跨越滹沱河的支出,起点南移至石家庄村。为适应新建铁路需要,1905年,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中车石家庄公司前身)应运而生。
一座工厂催生一座城市。正太、京汉两条铁路的交汇、工厂的诞生,推动了石家庄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肇兴。
由于生鲜食材进口数目庞大,农业、制造业因冷链运输滞碍而痛失的利润空间数之难尽,发展冷链物流成为近代中国铁路运输的新课题。翻开1935年元旦出版的《国营公营民营铁路客货杂车详表》,清晰记载着在1932—1934年间,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将4节法国造行李车改造成了冷藏车,并于1933年6月15日正式投用,开启了近代中国铁路冷链事业的历史篇章。中国铁路冷链产业自此蹒跚起步,公司的制冷产业也就此燃起“星星之火”。
时间的指针缓缓向前,1971年,公司根据铁路运输发展需要和交通部指示,以无役不从、艰苦奋斗的精神,毅然扛起“铁路用国产冷机研制”的使命,奔赴万里征途,制冷产业的“火种”再次点燃——
★1973年,扩建厂房,开始生产制冷压缩机和低温空调设备,同年试制成功4FS7B型制冷机2台。
★1976年,成立制冷机生产筹备处,制造4FS7B型制冷机组23台,客车空调机组25台套。客室空调和货运冷机成为公司两条并行的技术和产品路线。
★1979年,成立制冷车间,开始设计研制BT10X2型半封闭螺杆压缩机及配套的客车空调机组。
★1980年,制冷机组安装在上海局列车上试运行,并开始为长客供货。
★1984年,设计铁路邮政车空调、柜式空调、单元式空调机、餐车冰箱等新产品。1981-1985年共新造制冷机115台。
开放融通,拥抱世界。伴随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新中国的“冷”产业再次与世界接轨。上世纪80、90年代,公司先后成功引进了民主德国制冷机组制造技术,提出了“强攻制冷产品”战略。铁路机械冷藏车制冷机组工厂技术改造方案获铁道部批准。LCK-25单元式客车空调作为“七五”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首台国产化“B23”型机械冷藏车制冷机组问世,并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大白鲨”“蓝鲸”“银狐”等国产化铁路和公路制冷机组系列产品相继下线......配套铁道部武昌工厂、中国重汽等企业制造的铁路和公路冷藏车,一度撑起了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的半壁江山。
随着铁道部长春、唐山、浦镇工厂联合生产出168辆集中供电空调客车,客车空调的市场需求随之打开。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作为当时拥有铁路系统唯一制冷车间的中车石家庄公司,与台湾国祥公司经过密切磋商,于1992年合资设立了石家庄国祥公司,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辉煌新征程。
高铁作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展示着中国智慧、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伴随我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国祥公司在担负高铁列车空调国产化的进程中迅速壮大,深度参与了“和谐号”、“复兴号”标准动车组、雅万高铁、高速磁浮列车、CR450新一代动车组等重大项目,以硬核技术树起了行业的国际标杆,在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征程中,蝶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客室空气管理专家”。
速度,是时代的脉搏;品质,是永恒的追求。中国中车不仅以高铁速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以高铁品质,重新定义着冷链装备的未来。依托在制冷机组领域的深厚积淀,发挥高铁空调与制冷机组“技术同源、产业共链”的优势,中车石家庄公司联合所属企业国祥公司,成功研制了适应东南亚热带水果,对运输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制冷机组。一次技术的突破,一次自主创新的胜利,从高铁到冷链,我们始终秉持着“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使命,用科技打造冷链物流装备“中国心”,助力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迈向新高度。
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公司深耕相变材料技术,大力推动“相变蓄冷技术在冷链装备上的应用”,推动冷链物流的绿色革命。在传统冷藏技术之外另辟蹊径,开发了以“储运装备 冷库装备 温控系统”为核心的三大产品体系。覆盖了铁路、公路、多式联运、城配及冷库等多个应用场景,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生态。
全链攻坚——
田间地头:移动冷库闪电布防,破解农产品采后“保鲜真空”;
流通中枢:节能冷库气调保鲜,让鲜花跨越时空绽放;
干线运输:±1℃精准温控冷鲜肉专用物流车,捍卫肉质黄金鲜度;
多式联运:柴电一体冷藏箱征服极端气候,蓄冷集装箱贯通海陆空铁;
城市末端:新能源蓄冷物流车破解路权与里程焦虑。
通过先进蓄冷技术的加持,公司出品的冷库、冷藏箱等产品可利用低谷电力进行蓄冷,具有无源制冷不断链、绿色环保成本低、恒温恒湿品质好、无碳排放零货损的特点。与传统方式相比,可降低成本50%以上,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93吨。
顺应数字化浪潮,公司坚持推动“数智赋能”冷链行业,建设贯穿产业链运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端到端”数智运维平台,实现全球货流可视、远程控温、智能预警,建设的中老铁路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起了跨国联运数字走廊,打造了服务冷链行业提质增效的“中国脑”。
无论何时何地,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运行。智能预警系统时刻守护,确保货物安全抵达。从运输到仓储,数智化贯穿全程。我们的冷链物流车辆与智能仓储系统无缝对接,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减少了人为误差。
薪火相传百年路,百年前点燃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公司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携手全链伙伴,发挥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 产业控制 安全支撑”作用,坚持用“高铁品质”,打造强健“中国心”,研制自主可控的高端冷链装备;坚持用“数智赋能”,打造智慧“中国脑”,推动全行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坚持“绿色低碳”,练就适用生鲜大国各类场景的“中国功夫”,做“冷链企业的企业”,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