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10点,公司新都厂区热闹起来,由成都商报联合市经信委、成都地铁启动的“发现成都智造——商报邀你走进成都现代工业”跨年公益活动首站,组织50名成都市民走进公司地铁车辆生产、调试现场,“零”距离见证成都地铁7号线车辆生产全过程。
探秘从公司为市民们准备的5块展板开始。公司企业文化部介绍了中国中车总体情况,公司在蓉发展历程,“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业务总体规划等情况,听完介绍的市民们阵阵鼓掌,为一个扎根成都65载的轨道交通企业,搭上了成都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春风,实施转型升级,老树焕发新枝而倍感欣慰。
地铁车头为什么与高铁不一样?7号线列车为什么要增设扶手?车头旁边的门是做什么的?成都地铁的间隔时间最短是多少?参观市民做足功课,提出各种问题。公司副总经理高恒,技术部、城轨分厂负责人现场讲解地铁7号线车辆在车体制造、整车组装多项核心技术优势,并解答了市民感兴趣的问题。
“我来自安哥拉,我生活的城市没有地铁,可能过两年才会有。”来成都刚满一年的留学生安钰德是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所学专业与轨道交通相关,今天他和另外两名同学来到公司地铁生产现场,亲眼目睹了地铁生产过程,看到第二故乡成都在轨道交通领域发展得这么迅速,都显得十分激动:“一定要学到真本领、真知识,为建设好自己国家的地铁出份力。”
在静调厂房,同样来自非洲安哥拉朱莉奥跟着人群两三步就跨上登车梯,走进了刚刚完成编组的成都地铁7号线车辆。虽然他不能完全听懂讲解员说的中文,但是他仍然乐在其中。一会手握抓手装作在乘坐地铁,一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线路板,朱莉奥就这样发现了许多成都地铁7号线与成都现有四条线路的地铁车辆不一样的地方。“这明显比2号线要宽一点!”“快看!中间多了一根扶手杆,我常坐的2号线没有中间这根的!”
事实上,朱莉奥发现的这些“不一样”都即将给明年开通的7号线带来不小的改变。据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如数家珍的列举着7号线列车的特点,“7号线这是成都首条环线,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载客量需求。”,“宽一点、长一点”能让全车的最大载客量高达2592人,相比同样6辆编组的B型车载客量增加将近三分之一。而车厢中部设有的3排扶手杆则是更人性化的设计,与现行车辆车厢内的2排扶手杆相较,3排扶手杆更能方便车厢中部的乘客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握住扶手,利于安全。这样的人性化设计还有很多,“座椅下有电暖,冬天可以加热。车厢内的报站图改为了LCD电子地图,了解站点信息更为直观方便。每节车厢都实现了监控全覆盖,并配有2套紧急报警装置,车辆两端还有成都地铁第一次设置的疏散门,用于紧急情况旅客疏散。列车每侧的门也比已开通的四条线路多出了一对,乘客上下车更为快捷。”
都跑起来了,什么时候可以投用呢?”市民罗潇迫不及待地抛出了问题。成都地铁运营公司车辆工程师张立学立马给市民们介绍起了成都地铁首次开展的异地联合调试工作的意义。“7号线列车的调试和成都地铁以往线路有所不同。7号线列车是成都地铁第一批还未投入正线就先在其他地方跑起来开展接口功能调试的列车。”张立学向市民解释,这样做是为了两个字——省时!为了保障7号线按期开通,成都地铁首次把地铁新线的一部分多专业联合调试工作搬到了7号线车辆的出生地——中车成都公司新都厂区里来。“在这里,列车车辆可提前启动车辆与信号、通信、供电等专业的接口调试工作,不必受制于正线土建施工进度。算起来,能至少提前6个月启动相关调试工作,为后续的正线调试做足充分准备。”
什么时候才算合格了?安全了?”人群中又冒出一个问题,张立学给市民举了一个例子——为了防止运行中出现意外事故,每辆列车投用前,均会重点验证紧急停车、车门防夹人等关键功能,每个车门都开关上千次。